T08. 澳門被颱風重創,天鴿啓示錄問:「天鴿」來襲,何以香港微恙,澳門重災?(請點擊進入詳細內容!)
- Tony Lim
- Sep 3, 2017
- 2 min read

澳門的自然環境
澳門是一區三島,澳門半島、氹仔島、路環島。面積分別為9.3km²,7.4 km² ,7.6 km²。澳門半島與氹仔島之間海域5.6 km²。氹仔島和路環島之間海域約10 km²,已圍成陸5.6 km²,尚留4.4 km²海面,合計三島之間尚有10 km²的海域。
澳門周圍海域受磨刀門輸出泥沙淤積,水深僅4m。海水深度起點是平均低潮位,則三島海域距地面的深度約為5.5m(潮差0.86m)。
澳門東南面臨珠江口伶仃洋,西側以前山水道和馬騮洲水道和珠海市橫琴島為界,北靠珠海市拱北關卡,有一條小河(鴨涌河)。
澳門的防風暴條件
在颱風襲擊時,澳門正面受東向和東南向風力侵襲,海水高潮加風力增水和浪高撲向三島,同時豪雨傾盆,天上地下一片水,防颱風和暴雨的條件十分嚴酷。
如果三天颱風暴雨1,000mm,澳門陸上總降水達2,970萬m³。三島周圍都是高潮水位,市政排水只能排出約450萬m³。澳門地形為坡地、平地、山丘組成,坡地與山丘的水直瀉平原。以50%為平原,50%為坡地山丘估計,有2,520萬m³水在平原滯積。平原能擋水建築面積以50%計,則積水面積的水深可達3.4m。
颱風暴雨如何應對,上文提出擋、截、疏、蓄、抽、備、逃等七法。對於澳門,只要能充分做到擋和蓄,補充疏和抽,可使三島安全渡災。
擋 在陸上建防海堤,在河口建擋海閘,使高海潮、高增水、大浪不侵入低平原和周圍水道,保證周圍水道不受高潮和風浪壅水影響。馬騮洲水道起於珠江口磨刀門出海處東側,是一支汊道,向東和前山水道匯合,於路環島譚公廟入海。前山水道源於珠海陸上,不受海潮影響,馬騮洲水道,兩頭受海潮沖擊,下口直接面對大海,上口受磨刀門壅水影響。應在馬騮洲水道下口建擋海閘,閘在平時常開,遇颱風或天文大潮時關閘擋海。馬騮洲上口是否建閘需觀測磨刀門倒灌壅水影響而定。
蓄: 將澳門三島之間海域全部圍起來,共可增10km²(未計已圍5.6 km²)。海底高程低於陸地約5.5m。將其中6 km²闢為濕地生態公園,在颱風特大暴雨時,將雨水排入濕地公園,可蓄水2,700 萬m³(蓄水4.5m),使上述陸上平原積水區水深基本接納。
增闢排水通道: 增闢陸地向濕地公園的排水通道,保證暴雨時,積水能順利排入前山水道,或濕地公園。
抽 濕地公園增設泵站,將2,700萬m³,在七天左右排出外海,抽水能力45m³/s,動力3,500瓩。
兼顧澳門經常缺淡水環境: 利用新圍海灘2km²,圍成蓄淡水庫,水深5m,蓄水1,700萬m³,其中900萬m³為蓄水容積,1,000萬m³為淤沙容積,可滿入約200年的淤沙量。水庫可滿足澳門1/2居民供水量,年換水6次,供水5,400m³/年,和現在由珠海向澳門供水量相當,使澳門人均供水增加一倍。蓄淡水庫可從磨刀門經馬騮洲水道取水。磨刀門潮差僅0.86m,漲潮潮區界只達口門以上1~2km,落潮時淡水至口門以外,因此馬騮洲水道每天落潮均可取到淡水。這和現在上海市在長江口建青草沙水庫性質相同。
Comments